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
1.
(本题3分)
下列生产工具中,属北京人使用的是( )
2.
(本题3分)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
3.
(本题3分)
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 和 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初祖。( )
A.盘古、黄帝
B.炎帝、黄帝
C.黄帝、大禹
D.炎帝、大禹
4.
(本题3分)
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
B.史实是历史遗留的写照,传说是历史的高度概括
C.传说就是史实,没有夸张和添加的成分
D.传说不是历史,但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朝代的历史场景
5.
(本题3分)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最能为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B.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由此开始
C.夏王利用军队、行政机构、监狱和刑罚等统治人民
D.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6.
(本题3分)
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曾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
7.
(本题3分)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涿鹿之战
B.西周灭亡
C.牧野之战
D.平王迁都
8.
(本题3分)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
A.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9.
(本题3分)
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10.
(本题3分)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远交近攻、纸上谈兵等。其中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巨鹿之战
B.吴越争霸
C.三家分晋
D.田氏代齐
11.
(本题3分)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12.
(本题3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县制的推行
B.周王室的衰微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诸侯争霸的结果
13.
(本题3分)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惠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C.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14.
(本题3分)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以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实现皇权专制
|
B.提高行政效率
|
C.保障社会稳定
|
D.进行“焚书坑儒”
|
15.
(本题3分)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③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④陈胜率领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16.
(本题3分)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对这场战争性质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
A.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斗争
B.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争霸战争
C.刘邦反抗项羽的正义战争
D.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统治集团内部斗争
17.
(本题3分)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很多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秦王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18.
(本题3分)
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②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③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9.
(本题3分)
有关右边两幅图中青铜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用于祭祀
B.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
C.体现了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D.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20.
(本题3分)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得益于( )
A.灵渠的修建
|
B.周武王的治理
|
C.都江堰的修建
|
D.禅让制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