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 )
①但丁
②克伦威尔
③莎士比亚
④达?芬奇。
2.
(本题2分)
《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全球化1.0”初期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 )
3.
(本题2分)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的这评价主要是肯定了( )
A.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合情合理的
B.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必然具有血腥的特征
C.资本主义战胜旧的经济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D.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
(本题2分)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
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5.
(本题2分)
如图是1804年拿破仑加冕仪式,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
B.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
D.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6.
(本题2分)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
发明者 |
职业 |
成果 |
1765年 |
哈格里夫斯 |
木工、纺织工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阿克莱特 |
理发匠 |
水力纺纱机 |
1785年 |
卡特莱特 |
牧师 |
水力织布机 |
1785年 |
瓦特 |
修理工 |
改良蒸汽机 |
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7.
(本题2分)
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说:“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液!”对下表中160年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间(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计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1820 |
32.5 |
788.4 |
177.2 |
998.1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 |
A.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奴役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B.种植园经济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种人口激增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有利于人口增长
8.
(本题2分)
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表 1861--190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61-1873 |
3.3(1851-1873年) |
5.0 |
- |
3.8 |
1874--1890 |
1.7 |
5.2 |
12.1(1870-1890年) |
3.5 |
1891-1900 |
1.6 |
3.5 |
2.6 |
4.8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9.
(本题2分)
1900年左右,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的变法运动或改革发生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
①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③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④科技革命造成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
10.
(本题2分)
下图是反映世界现代史某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
A.德国割占苏台德区
|
B.盟国分区占领德国
|
C.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
D.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
11.
(本题2分)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就中国是走“统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产生争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主要背景是因为当时( )
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
C.南京政府大力倡导
D.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
12.
(本题2分)
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下列不正确的是( )
1919年1月18日 |
巴黎和会 |
1921年11月12日 |
华盛顿会议 |
1942年1月1日 |
26 国华盛顿会议 |
1945年2月4日 |
雅尔塔会议 |
A.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方式
B.26国华盛顿会议是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小国家利益的会议
C.雅尔塔会议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D.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和平
13.
(本题2分)
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时说道:“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 )
A.仍然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
B.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
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
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
14.
(本题2分)
如图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英国,19 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15.
(本题2分)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使亚非地区落后于世界,但也正是这场全球化给了亚非地区国家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为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
B.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
C.导致亚非地区走向衰落
|
D.促使欧美地区主导世界
|
16.
(本题2分)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7.
(本题2分)
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 )
A.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
B.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展史
|
D.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18.
(本题2分)
1971年,尼克松讲到:“……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的讲话说明了( )
A.世界对抗冲突局面不复存在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中美谈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D.美国不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19.
(本题2分)
传统中国的政治,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它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也创造出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果。这说明了传统中国政治的核心特征是( )
A.皇权专制,权力高度集中
B.以农业发展为核心
C.重视科举选官维护统治
D.长期领先世界
20.
(本题2分)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21.
(本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22.
(本题2分)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王朝采取“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异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北伐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23.
(本题2分)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24.
(本题2分)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力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得以沟通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5.
(本题2分)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
A.提升民族认同
|
B.化解民族矛盾
|
C.继承华夏传统
|
D.促进民族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