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
1.
(本题3分)
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
选项 |
资源 |
A |
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
B |
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
C |
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
D |
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 |
2.
(本题3分)
北京直立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以下对其外貌特征及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B.制作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C.懂得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有了爱美意识
D.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
(本题3分)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B.聚落、打制石器的发展
C.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推广牛耕技术
D.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了深耕细作阶段
4.
(本题3分)
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5.
(本题3分)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尧舜禹的传说
|
B.黄帝造宫室
|
C.神农尝百草
|
D.华夏族的形成
|
6.
(本题3分)
“大禹治水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威信。舜去世后,他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该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华夏族的形成
|
B.禅让制的实行
|
C.世袭制的确立
|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7.
(本题3分)
制作时间轴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吴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更替时制作的时间轴。请你将其中“?”部分补充完整(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8.
(本题3分)
陕西省号称三秦大地,山西人又叫三晋儿女,山东省别称齐鲁大地,河北省被称为燕赵之地。这些称号都与我国古代哪项制度有关( )
9.
(本题3分)
某校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该馆按不同材质的工具划分展馆。如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参观,那么同学们依次进入的展馆是( )
①青铜展馆
②铁器展馆
③打制石器馆
④骨耜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0.
(本题3分)
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发展的灿烂时期。以下青铜器中铸造于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是( )
A.利簋
B.青铜面具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11.
(本题3分)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
|
B.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
|
C.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隶书
|
D.秦始皇命人制定了笔画规整的楷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
12.
(本题3分)
历史漫画通过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图中的人物所代表的国家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由此推断,这些战争发生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3.
(本题3分)
小吴同学国庆期间要做一份关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手抄报,下列哪些素材可以入选( )
①夏商周的更替
②动荡的春秋
③原始农耕生活
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⑤远古的传说
14.
(本题3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
15.
(本题3分)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下列战争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16.
(本题3分)
典籍承载中华文脉,思想塑造轴心文明。如图所示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思想。这位教育家是( )
17.
(本题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18.
(本题3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19.
(本题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对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于公元前209年
B.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C.由陈胜、吴广领导,起义的地点在咸阳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0.
(本题3分)
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