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9162. (2016•莲湖区•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图A,指出两次侵华战争在军事战略上最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图B和图C反映的历史场景使人悲愤,请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3)从材料三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6-11-22 难度:5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由材料一图A可知,两次侵华战争在军事战略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海路进攻;原因:陆路遥远险阻,海军力量强大;靠近统治中心,图C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丧权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藏无数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所以图B和图C反映的历史场景使人悲愤。
2)据所学知,“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的是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3)从材料三地图可以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的,战争最先在朝鲜境内爆发,在海上和陆上进行。分析李鸿章的“倭人近十年来,专师西法,愈出愈精、”可见李鸿章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归于中国武器的落后。因为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发动戊戌变法,发展民族工业,进行辛亥革命。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不畏强暴的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实现国家独立,经济迅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故答案为:
1)特点:从海路进攻,进犯沿海地区;列强船坚炮利;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理由: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圆明园建筑精美,它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的是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3)特点: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战争在朝鲜境内爆发,在海上和陆上进行;评价:认识不全面,他没有认识到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发动戊戌变法,发展民族工业,进行辛亥革命。
4)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实现国家独立,经济迅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点评]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32087. (2015•曲江一中•八上期中)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    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 1892年之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吞并一部分中国领土,分裂全中国。
--新浪读书《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  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请回答:
(1)在古代历史上,中日友好交流密切。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名称;并写出该战争后中国人觉醒的表现
(2)材料三中提到“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力和外交之间关系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5-11-24 难度:5 相似度:1.47
29189. (2023•西安八十三中•八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保持掠夺东方财富的通道畅通,公然派出侵略军先后进犯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地区,并陈兵天津大沽口,威逼清政府妥协,最后在1842年闯进长江下游,从上海一直打到南京,迫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1874年,日本出动军队进犯中国台湾,并于1879年吞并琉球,将其变为日本的冲绳县;1884年以后,日本为侵略中国和朝鲜开始进行海陆大扩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端。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战争的名称。同时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日本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了什么?日本挑起战端的结果如何?
(3)以上材料说明近代列强对外扩张的特点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3-10-24 难度:2 相似度:1.4
89426. (2013•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德优题库
      材料二:另一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根据材料一,这一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共享时间:2013-11-13 难度:2 相似度:1.4
104241. (2020•理工大附中•八上一月) 材料一  据有人统计,从1885年5月到1895年5月的10年间,三海工程共挪用了海军经费436.5万余两,再加上颐和园工程挪用的860万两,清廷大修园林所挪用的海军经费总数达到了1300万两白银。
(1)比较材料一的统计数字,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一何启、胡礼垣集》(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战败后所割之地有哪些?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材料三中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20-10-17 难度:2 相似度:1.4
32114. (2015•七十中•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共享时间:2015-11-23 难度:2 相似度:1.4
104782. (2023•莲湖区•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图A和图B所示文件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图A所示文件是清政府在        失败后与英国签订的,条约规定割        给英国;图B所示文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        的深渊。
材料二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战争,及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名称,并简述该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共享时间:2023-02-11 难度:4 相似度:1.35
87014. (2024•碑林区•八上期中) 阅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为了自强,19世纪60年代起,济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折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逐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局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康有为、梁启超设计的建设中国的方案是全方位的近代化,涉及政治制度、工育业、军事、文化教育等,他们大张旗鼓地要全面地改造中国。他们……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失去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交法史》(1)材料一中图A是          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在该条约中,英国获得了其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国等国签订的《       》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图B中①地是         ,1895年,在此处爆发的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       》,该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材料二中提到的“清政府部分官员”。依据材料二,指出“这场运动”的主要举措,并概括该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梁启超设计的建设中国的方案”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
共享时间:2024-11-12 难度:4 相似度:1.35
87257. (2023•西咸新区•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鸦片战争形势图图
德优题库B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第九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郎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王岛、山海关。
第十款: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摘编自《辛丑条约》(1)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将图A中的①       (岛屿)割让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军队)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图B中的②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        (人物)壮烈殉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3-11-29 难度:4 相似度:1.35
87333. (2023•蓝田县•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中国被来自东南大海上的侵略者所打败,这些人虽然与中国历史上的夷狄同样野蛮,然而却有着船坚炮利,有着高于我们传统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您提到了庚子赔款。当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中国被劫掠之后,还被迫付出天价赔偿金,4亿5000万两纹银。这是中国5年的财政收入……那是衰败的中国,背上最致命的一刀,也是亿万子民的血泪之金。
——摘编自《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
(1)材料一中“被来自东南大海上的侵略者所打败”指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舰管。
(3)材料三中的“庚子赔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共享时间:2023-11-22 难度:4 相似度:1.35
103608. (2024•泾河一中•八上一月) 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民族危机加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材料二:1895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已经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并把上海变成了它们在华纺织业的中心。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如果有所谓“神圣的战争”的话,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 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在中国) 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的战争”。
——摘自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1)材料一提到的“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列强在华设厂”这一行为反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发生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谁?“神圣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共享时间:2024-10-28 难度:4 相似度:1.35
87882. (2021•周至县•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英国工业的发展,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因此,得到一个借口之后,英国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材料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劭、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与11国公使在《辛丑各国和约》(即《辛丑条约》)上签字,此条约共12款,19个附件,内容包括赔款、划定使馆界、拆炮台、驻军队、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设立外务部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1)根据材料一,从中国角度分析中国成为“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形势图,指出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在A、B、C三处中的哪一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及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签署《辛丑条约》的背景。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共享时间:2021-11-22 难度:5 相似度:1.2
88279. (2020•西咸新区•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的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不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海军首脑部门的缺乏、海军不统一,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的意识,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
——摘编自聂慧丽《黄海海战结局再认识》材料三: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哪场战争导致的结果?《辛丑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该条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享时间:2020-11-19 难度:5 相似度:1.2
88596. (2019•莲湖区•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下图。
德优题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哪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句话的理解。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是哪一项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哪项内容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近代侵略中国方式上的变化。
共享时间:2019-11-13 难度:5 相似度:1.2
89424. (2013•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上期中) 德优题库填图题
写出A、B、C、D、E、五处通商口岸的名称及在这次战争中被割占的地点F的名称。
A:              B:       
C:              D:       
E:              F:       
共享时间:2013-11-13 难度:1 相似度:1.2
30909. (2024•交大附中•一模)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侵略与沉沦】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图A中①处的通商口岸是        ,对比图A两幅形势图中通商口岸的分布,可看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
【压迫与觉醒】
材料二
德优题库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图B
关于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2)请写出图B战争中的战役一例及对应的民族英雄。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腾飞与桎梏】
材料三  下面是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观点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观点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3)请写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择材料三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感悟。
共享时间:2024-02-28 难度:5 相似度:1.2

he3@dyw.com

2016-11-22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4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