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儒家,老子和孔子,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答案]
(1)核心:仁;新发展:“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背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或汉武帝时思想上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行等;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统治机构培养人才,为历史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为君之道:以民为本;经济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历史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或亲眼目睹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的历史。(3)因素:统治者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家的创新或借鉴学习等。
[解析]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仁,孟子对此的新发展是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治背景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或汉武帝时思想上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行等;历史影响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统治机构培养人才,为历史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2)结合图中唐太宗的治国名言可知,他的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经济措施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他的治国理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是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或亲眼目睹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的历史。
(3)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知,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统治者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家的创新或借鉴学习等。
故答案为:
(1)核心:仁;新发展:“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背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或汉武帝时思想上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行等;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统治机构培养人才,为历史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2)为君之道:以民为本;经济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历史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或亲眼目睹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的历史。
(3)因素:统治者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家的创新或借鉴学习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儒家   老子和孔子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