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
项目 |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
工业革命 | 第一次 | 第二次 | |
世界工厂 | 英国 | 美国 | |
特点 |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
![]()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
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
![]()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
一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战后欧美各国反战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 ——《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
![]() |
![]() |
图A | 图B 希特勒 | 图C 海报《绞死希特勒》(苏)库克尼茨基1942年 |
二战中,美苏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
![]() 图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时间 | 文件 | 军事战略 |
1991年 | 《联盟新战略概念》 | 对“集体防御”概念进行更明确界定。增添了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由防御东方“单向”之敌转为“全方位”监视和消除各种安全威胁等。 |
1999年 | 《联盟战略概念》 | 以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和扩大北约广泛的共同安全利益。北约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而根据需要将其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成员国领土之外。 |
2010年 | 《积极参与现代防御》 | 重点强调实施先发制人打击、在全球展开军事行动和加强网络战攻防能力等。 |
年代 | 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 总人口(百万人) | 城市人口比例(%) |
1690 | 4 | 0.21 | 8.3 |
1790 | 24 | 3.9 | 5.1 |
1880 | 939 | 50.2 | 28.2 |
1920 | 2722 | 105.7 | 51.2 |
诗歌(1)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藏,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
诗歌(2)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 图甲牛顿 |
“牛顿,他准备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 从17世纪到19世纪……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他们凭着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摘编自《科学家的故事》 |
![]() 图A1825年蒸汽机车试验成功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陈钦庄,计翔翔《世界文明史简编》 |
![]() 图B早期汽车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而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之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有人说:煤烟滚滚,烟雾弥漫,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也有人说: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
时间 | 美国 | 动国 | 英国 | 法国 |
1870年 | 23% | 13% | 32% | 10% |
1913年 | 36% | 16% | 14% | 65% |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
![]() 图A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项目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兴起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C |
主要标志 | A | 电的广泛应用 |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
进入时代 | 蒸汽时代 | B | 信息时代 |
![]() |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二 |
时间 | 事件 |
1918年 |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
1941年 |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
1946-1948年 | 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
zn@dyw.com
2024-07-17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