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隋朝大运河,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答案]
(1)洛阳;吐蕃;开元盛世;玄奘。(2)措施:①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②重视纳谏,从谏如流;③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④注重法治,量刑慎重。(或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设安西都护府。)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等。)(3)启示: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重视对外交流。
[解析]
(1)运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图B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其中④处是吐蕃。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改革,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回到长安,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
(2)措施:根据材料二“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可知,“太宗”施政的主要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注重法治,量刑慎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等。)
(3)启示: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我从隋唐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得到的启示: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重视对外交流。
故答案为:
(1)洛阳;吐蕃;开元盛世;玄奘。
(2)措施:①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②重视纳谏,从谏如流;③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④注重法治,量刑慎重。(或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设安西都护府。)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农耕经济繁荣;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等。)
(3)启示: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重视对外交流。
[点评]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属于"压轴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