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人教版《中国历史》 |
![]() 图A左宗棠 |
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95-1911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11-1914 | 340 | 5600 | 31 | 510 |
1914-1919 | 470多 | 13000 | 75 | 1625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
![]() |
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
图1轮船招商局 | 图2 |
?![]() |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一一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一五计划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是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以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5%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在资金解决上,财政收入共1354.9亿,国外贷款36.4亿,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 ——摘编自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 |
图1 | 图2 |
改革开放“重要地标”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 | |
1978年 | ①安徽凤阳 | |
1980年 | ②广东深圳 | |
1990年 | ③上海浦东 | |
图1 | 图2 |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表![]() |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
第一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二件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第三件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第四件 |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
第五件 |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 第六件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第七件 |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第八件 |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九件 |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 第十件 |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 |
图1 | 图2 |
建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其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图1 | 图2 |
wf@dyw.com
2021-05-24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