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离子
D.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
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A.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非金属单质碳、磷、硫具有可燃性,因而所有非金属单质都具有可燃性
D.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微粒,但微粒得失电子不一定形成离子
A.O2、SO2、CO2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分子
B.Na+、Mg2+、A13+核外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也相同
C.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Na和Mg处于同一周期,故Na和Mg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A.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则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水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选项 | A | B | C | D | |
概念 | x | 有机物 | 氧化反应 | 碱性溶液 | 单质 |
Y | 含碳化合物 | 化合反应 | 碱溶液 | 化合物 | |
关系图 | ![]() |
![]() |
![]() |
![]() |
A.A
B.B
C.C
D.D
A.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但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CO有毒可致人死亡,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也有毒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B.阳离子带正电,带正电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C.分子、原子都不带电,是因为其中不含带电的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A.甲烷+氧气
B.铁+氧气
C.过氧化氢
D.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A.分类观 | B.能量观 |
①干冰和冰均为氧化物,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②百炼成钢、铁杵磨针均为化学变化 ③铁元素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缺铁易导致贫血 |
①燃烧反应都放热,缓慢氧化吸热 ②蓄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守恒观 | D.微粒观 |
①甲烷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都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③H2还原CuO的反应中,H2结合的氧原子数目一定等于CuO失去的氧原子数目 |
①化学反应中离子一定可以再分 ②H2O2、H2O、H2SO4均由分子构成 ③ ![]() ![]() |
A.A
B.B
C.C
D.D
A.实验法——实验室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B.推理法——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
C.归纳法——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药品原则,因此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原试剂瓶
D.观察法——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C.氯气分子和钠原子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
D.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A.Fe2+、Fe3+质子数相同,但质量差异大
B.若表示阳离子,则x<18
C.2CO2中两处“2”的含义分别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氧原子”
D.符号“N2”和“Ne”都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dcyh2021
2020-10-27
初中化学 | 九年级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