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实验方案 | 方案1:向滤液中插入铜丝 | 方案2: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
实验现象 |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
实验结论 | 猜想 成立 |
实验方案 | 方案1:向滤液中插入铜丝 | 方案2: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
实验现象 |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猜想二成立 |
A.金属P的活动性大于Q的
B.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等
C.消耗P的质量一定等于Q的质量
D.不能确定P、Q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液体X | 稀硫酸 | 水 | 稀盐酸 | 水 | 水 |
固体Y | 碳酸钠 | 氯化钠 | 锌 |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A.用通入氧气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2CO+O22CO2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2NaOH+SO2═Na2SO4+H2O
C.用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炼铁:Fe3O4+4CO3Fe+4CO2
D.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取少量氢气:2Fe+6HCl═2FeCl3+3H2↑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渣中只含银
D.滤渣中一定含有锌、铁和银
A.向b点固体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
C.m1=6.4,m2=28
D.bc段时溶液质量不变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C.取c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A.CaO→Ca(OH)2
C.CaCO3→CaO
B.CaO→CaCO3
D.Ca(OH)2→CaCO3
A.五金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金
B.银饰的打制过程主要利用了银的延展性
C.“强水”不可能是NaOH溶液
D.用铜、锡和FeCl2溶液,可验证铜、铁、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A.Mg+O2
C.4P+5O2
B.2Cu+O2
D.S+O2
A.
向一定量的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B.
等质量的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C.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
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A.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
B.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D.实验结束后移走烧杯,杠杆仍保持平衡
A.取a点溶液,溶质为Zn(NO3)2和Cu(NO3)2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固体有2种
dyhx2022
2017-07-21
初中化学 |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