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发生突变后的G3745A基因中碱基数目一定减少
B.上述11个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突变后的G3745A基因和T4216C基因可能提高有关酶的活性
D.EPAS1、EGLN1等9个基因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持续表达来增加血红蛋白浓度
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高产的性状
B.栗色马相互交配产生白色马
C.用染发剂使人的头发变黄
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
A.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B.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q2比q1少3对碱基,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
D.基因突变后会改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不一定是替换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A.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其能合成脲酶
B.根据实验结果,该1g土壤样本中约有分解尿素的细菌5×107
C.利用上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尿素分解菌计数的结果较真实值低
D.该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筛选的菌种可用酚红指示剂来鉴定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成分 | (NH4)2SO4 | KH2PO4 | FeSO4 | CaCl2 | H2O |
含量/g | 0.4 | 4.0 | 0.5 | 0.5 | 100mL |
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圆褐固氮菌
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A.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变化
B.该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突变后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D.变化后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A.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都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B.粳稻和籼稻中bZIP73基因差异是由染色体变异造成的
C.bZIP73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导致其指导的蛋白质功能改变
D.低温环境定向诱导粳稻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低温耐受性
A.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B.图中菌落B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C.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
D.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多
A.基因A和基因a之间可以发生相互突变
B.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D.只有存在诱变因素时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碱基变化 | C→T | CTT→C |
蛋白质变化 |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
A.突变基因Ⅰ、Ⅱ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突变基因Ⅰ和Ⅱ的产生是显性突变的结果
C.突变基因Ⅱ的形成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D.突变基因Ⅱ转录产生的mRNA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碱基变化 | C→T | CTT→C |
蛋白质变化 |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
A.突变基因Ⅰ、Ⅱ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突变基因Ⅰ和Ⅱ的产生是显性突变的结果
C.突变基因Ⅱ的形成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D.突变基因Ⅱ转录产生的mRNA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
正常基因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1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2 | 精氨酸 | 亮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3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苏氨酸 | 酪氨酸 | 丙氨酸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ygzswyn
2022-07-15
高中生物 | 高一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