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2kJ/m2) | 7 | 50 | 20 | 0.98 | 500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C.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B.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去除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A.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态效应多样性
A.影响松墨天牛对单宁解毒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持续施加外源单宁能够较好的控制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
C.黑松的单宁防御体系与松墨天牛的解毒系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松墨天牛进化形成单宁解毒系统,是单宁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A.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菌素能诱导病菌抗药的基因大量表达
C.病菌对抗菌素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性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A.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C.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较荒漠生态系统差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A.地雀喙长的变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前期,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所在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昆虫多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只能是一种威胁
D.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C.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D.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A.一只鸟吃了一条虫子,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B.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可使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机械防治
C.人们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数目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完全清除果树下层小草,是为了减少杂草与果树竞争阳光
dygzswyn
2021-02-20
高中生物 | 高二上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