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A.人工选择使得水稻耐盐碱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B.不同品种的水稻在进化过程中其基因库会出现差异
C.利用野生水稻培育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野生水稻能适应海边盐碱地环境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B.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菌素能诱导病菌抗药的基因大量表达
C.病菌对抗菌素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性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A.55%和45%
C.45%和55%
B.27.5%和22.5%
D.22.5%和27.5%
A.地雀喙长的变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前期,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所在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昆虫多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只能是一种威胁
D.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型 | 引入初期 | 引入后五年 | 引入后十年 |
AA | 50% | 64% | 81% |
aa | 50% | 16% | 1% |
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
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74%
C.该现象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比例(%) | 42.32 | 7.36 | 0.32 | 46 | 4 |
A.92%、8%
C.6%、8%
B.78%、92%
D.8%、92%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A.第一年A基因的频率为60%
B.环境变化引起蛾的白色突变增多
C.第二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相同
D.第二年a基因的频率大于58%
dygzswyn
2022-07-16
高中生物 | 高一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