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成分(相对含量) | Na+ | K+ | Cl- | HCO - 3 |
蛋白质 |
① | 142.00 | 5.00 | 103.00 | 27.00 | 16.00 |
② | 147.00 | 4.00 | 114.00 | 30.00 | 1.00 |
③ | 10.00 | 143.00 | 25.00 | 11.00 | 47.00 |
A.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B.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D.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引起呼吸加快加深,造成肺通气过度
D.可以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
C.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D.有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A.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
B.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利用
C.血浆中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D.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组成成分都相似
B.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A.乒乓球比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热增多
B.平衡木比赛: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C.排球比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肌糖原水解以维持血糖平衡
D.田径比赛:肌肉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内环境pH显著降低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
A.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内环境中的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水解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剧烈运动时,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A.内环境pH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含有的、
等离子有关
C.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D..人体剧烈运动时在组织液中产生的乳酸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导致其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可缓解患者病情
dygzswyn
2023-07-23
高中生物 | 高一下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