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01778. (2024•师大附中•五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于317年,以建康为都城重建晋王朝,史称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       》描绘了图A城市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图B为都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453年,       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材料二:魏晋时期,体现皇权统治的城市轴线在曹魏邺城的规划中得以体现……这种轴线制度和居住区分化一直影响着以后各朝代的都城建设。
隋唐长安城中的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坊之间有高墙相隔,不准随便迁居,日出开坊门,日落避坊门,夜晚实行宵禁。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新的商业聚点。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中的坊墙逐渐被拆除,沿城市大街布置商业建筑。这时的居住区开始突破里坊,与商业区进行交叉布局,营造了自由、包容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立了新的居住区规划模式——街巷制。
——摘编自张灿灿《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演变特征研究》(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都城的演变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街巷制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古代城市发展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15 难度:3
[考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宋代的社会生活,
[答案]
(1)东晋;清明上河图;朱棣;拜占庭帝国。(2)城市轴线体现皇权统治,居住区由分化设置到出现街巷制。商品经济的发展。(3)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业更加繁荣,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
[解析]
1)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于317年,以建康为都城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图A城市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图B为都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2)依据材料二“魏晋时期,体现皇权统治的城市轴线在曹魏邺城的规划中得以体现……这种轴线制度和居住区分化一直影响着以后各朝代的都城建设”“隋唐长安城中的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坊之间有高墙相隔,不准随便迁居,日出开坊门,日落避坊门,夜晚实行宵禁。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新的商业聚点。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中的坊墙逐渐被拆除,沿城市大街布置商业建筑。这时的居住区开始突破里坊,与商业区进行交叉布局,营造了自由、包容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立了新的居住区规划模式——街巷制”可知,我国古代都城的演变特点是城市轴线体现皇权统治,居住区由分化设置到出现街巷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街巷制出现的背景有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对古代城市发展的认识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业更加繁荣,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
故答案为:
1)东晋;清明上河图;朱棣;拜占庭帝国。
2)城市轴线体现皇权统治,居住区由分化设置到出现街巷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3)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业更加繁荣,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宋代的社会生活   ",属于"典型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04183. (2022•沣东六中•七下二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十年(1077年),北宋赋税总收入约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约占70%。
材料二:(宋朝)已有平民居所和贵族宅第的区分了,不少豪宅还租赁给赴京师游学的青年士子,并针对不同客户有不同的房屋租赁,用今天的话说是细分市场;还有奢侈品商店,如“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卖的就是海运进口的高级化妆品和香料;气派奢华的高级饭店,如“孙记正店”,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门前层顶上都搭建了华贵的欢门彩楼,在这里,你能喝到东京最好、最贵的酒,如八十文一角的羊羔酒和七十二文一角的银瓶酒等。
(1)材料一说明了北宋时的国家财政收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城市生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材料所述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共享时间:2022-06-24 难度:2 相似度:0.83
22695.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中) 德优题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宋朝时期建立了一些榷场。请解释榷场的合义。
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采,把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精依托的对象,固定为“祖宗家法”。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致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材料三:唐朝时期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名流文士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存”。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将姓名封住糊起来,称为“糊名法”。
一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等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材料四: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英宗时外贸收入年63 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4)请写出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机构的名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五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社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公私物一,流通元阻,故蜀人便之。--《宋朝事实》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时期这种货币最早在四川流通的原因及其影响。
共享时间:2018-06-19 难度:5 相似度:0.66
31012. (2024•高新一中•六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侧面反映了东汉民间生活气息,东汉前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治世);图B体现了宋代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北宋都城        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13世纪,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文化”得以繁衍的基础是什么?分析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市民文化与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有何关系?
共享时间:2024-07-17 难度:3 相似度:0.66
108501. (2023•长安区•七下期末)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与生活”为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
【丰衣足食】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曲辕犁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一斗米)至三十文,青、齐(地区)谷斗至五文。自后(从此以后)天下无贵物。两京(长安、洛阳)米斗不至二十文,….二十年,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
——(唐)杜佑《通典》
        德优题库
筒车
(1)结合材料一,指出开元年间那种粮食作物最便宜?算一算,当时一户人家大约有几口人?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开元年间粮食普遍便宜的原因。
【文化娱乐】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称为队舞。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开封城内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医药宝典】
材料三: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炎帝编写)止(只)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微(宋代医药家)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繁),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分割)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李)时珍病之。乃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蔓(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书成,将(书)上(进贡)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从此),士大夫家有其书。
——(清)张廷玉《明史》(4)结合材料三,李时珍认为神农至宋朝,社会上流传的《本草》一书有什么缺点?概括《本草纲目》成书后能广为流传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高质量生活”有哪些标志??
共享时间:2023-07-16 难度:3 相似度:0.66
108289. (2023•师大附中•七下期末) 两宋的经济发展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经济的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以及海外贸易均有重大发展。南宋初期对南方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在哪一朝代完成的?
材料二: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生动的市民文化。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出现了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材料三: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
材料四:如表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西汉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代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北宋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宋政府……,又奖励县官兴修坡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主管圩田(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3)据材料三及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3-07-07 难度:3 相似度:0.66
104653. (2024•莲湖区•七下期末)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筑之美】
材料一
德优题库?明长城示意图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长城长》歌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长城东西两侧的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象征寓意。
【节日之礼】
材料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2)材料二这首诗反映了宋朝哪些节日习俗?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文学之韵】
材料三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小说作家的线索提示:
线索一:他是清代的一位小说作家。
线索二:他出身贵族世家,但雍正时他家被抄,走向败落。
线索三:他写过有名的小说,该小说原名《石头记》。
(3)依据材料三中的线索提示,写出这位小说作家的名字。你如何评价《石头记》这部小说?
(4)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7-17 难度:3 相似度:0.66
102512. (2020•高新三中•二模) 经济发展关系民生,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极为重大的演变,指出秦汉时期在货币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分析秦朝改革币制产生的影响。
(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宋代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依据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谈谈你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0-03-25 难度:3 相似度:0.66
87198. (2024•新城区•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材料二:北宋商业繁荣,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增加到46处,成都、建康、杭州都是著名的商业大都市。大城市的繁华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还出现了夜市,到五更之后早市又开张营业。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以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材料三: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所造船舶名闻四方,指南针在航海活动中得以应用,以致宋代商船远达中东、北非,因此,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季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共享时间:2024-05-27 难度:3 相似度:0.66
87372.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中B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河开通后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生产工具介绍其名称及功能;简述它们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东京城内街道以及宅乡之内均可开设店铺,商业活动不仅限于白天,“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东京梦华录》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文字,分析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相比有何变化?依据材料三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共享时间:2024-05-27 难度:4 相似度:0.58
87213. (2024•西咸新区•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统一全国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开元年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从唐朝的农业立法可以看出,统治阶层认识到了土地和劳动力对于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材料二: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这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金朝对峙的局面,必须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与指导。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德优题库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46处。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
(3)材料三图中“铜版拓片”制作出的纸币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文字,概括两宋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共享时间:2024-05-28 难度:4 相似度:0.58
30827. (2015•七十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举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4 相似度:0.58
27902.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图A中,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图B中,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机构)加以管理;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间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手工业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你认为应当如何促进西安城市的发展?
共享时间:2024-08-19 难度:4 相似度:0.58
28102.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中B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河开通后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生产工具介绍其名称及功能;简述它们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东京城内街道以及宅乡之内均可开设店铺,商业活动不仅限于白天,“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东京梦华录》
德优题库
(3)依据材料三文字,分析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相比有何变化?依据材料三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共享时间:2024-05-24 难度:4 相似度:0.58
28213. (2024•高新一中•七下期中)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七年级同学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经济的发展,请你参与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篇】
材料一:如图所示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都市篇】?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宋代)杭域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培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唐、宋在城市布局或商业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人口篇】
材料三:
隋唐宋中国人口统计
朝代 南方比例(%) 北方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隋朝 46 54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唐朝 54 46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北宋 66 34 河南、江浙、淮河流域等
南宋 69 31 长江中下游地区
(3)材料三表格中人口分布的变化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23-05-22 难度:4 相似度:0.58
108842. (2022•莲湖区•七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晋统治十分短暂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
共享时间:2022-02-20 难度:5 相似度:0.53

gxj@dyw.com

2024-05-15

初中历史 |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3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