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小题共30分)
1.
(本题2分)
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
2.
(本题2分)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本题2分)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五口通商
|
B.协定关税
|
C.招募华工出国
|
D.开设工厂
|
4.
(本题2分)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5.
(本题2分)
历史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
D.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的结果
6.
(本题2分)
如图承载的历史事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该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陷落
C.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
7.
(本题2分)
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图示空白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本题2分)
曾国藩、李鸿章等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政治家,他们的大阵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其中为“治本”而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
B.轮船招商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湖北织布局
|
9.
(本题2分)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因为它( )
A.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B.使中国出现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10.
(本题2分)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黄海海战
|
D.威海卫战役
|
11.
(本题2分)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12.
(本题2分)
在百日维新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开办新式学校
|
D.编制国家预算
|
13.
(本题2分)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他记述的一幕应该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左宗棠收复新疆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4.
(本题2分)
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如下。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
(本题2分)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