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
(本题2分)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二帝国……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能够为这段论述提供事实依据的是( )
A.秦、汉、隋、唐、宋、明、清都是中国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
B.秦汉时期创立了中国最古老的政治制度而被誉为“第一帝国”
C.第二帝国时期扩张性的表现为废除丞相制度,皇权达到顶峰
D.“第三帝国”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是收敛性表现
2.
(本题2分)
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清朝时期,对我国民族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③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3.
(本题2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4.
(本题2分)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1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成果
②图2反映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④图1、图2、图3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5.
(本题2分)
如图是“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6.
(本题2分)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总结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能够为作者的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建交,增加国际影响力
B.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射东方红一号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参加G20峰会
D.召开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本题2分)
197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①尊敬阶段(18世纪)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
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1972)……
对这一观点论述正确的是( )
A.第②阶段的背景是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
B.第③阶段由于美国扶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C.第④阶段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奋力抵抗
D.第⑥阶段后中美两国形成国际同盟共同应对苏联威胁
8.
(本题2分)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人口流动频繁
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直接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染
9.
(本题2分)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10.
(本题2分)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而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土义国家
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