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
(本题2分)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原始人遗址是(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
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
D.陕西蓝田人遗址
|
2.
(本题2分)
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3.
(本题2分)
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
D.青铜器工艺精美
|
4.
(本题2分)
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5.
(本题2分)
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6.
(本题2分)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
B.炎帝、蚩尤部落
|
C.黄帝、炎帝部落
|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
7.
(本题2分)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8.
(本题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就会人工取火
B.涿鹿之战发生在黄河流域
C.夏朝第一个国王是启
D.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9.
(本题2分)
今天,我们农民仍然在使用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它最早出现在那个时期( )
10.
(本题2分)
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11.
(本题2分)
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12.
(本题2分)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礼仪教化的最根本目的是( )
A.调节社会矛盾
|
B.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
C.维护等级制度
|
D.拉拢平民
|
13.
(本题2分)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14.
(本题2分)
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
A.周武王灭商后
|
B.商鞅变法时期
|
C.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D.尧、舜、禹时期
|
15.
(本题2分)
远古时期,历史只能依靠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法保存和流传。你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
|
C.夏朝
|
D.商朝
|
16.
(本题2分)
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县制
17.
(本题2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这一事件应是( )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
B.公元前7世纪30年代
|
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
D.公元前8世纪30年代
|
18.
(本题2分)
穿越剧虽说荒诞,但也风靡一时,假设你通过穿越回到商周时代,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
A.成为姬姓贵族
B.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D.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
19.
(本题2分)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
20.
(本题2分)
“齐鲁大地”常常被当作山东的代称,这种称谓源自于( )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21.
(本题2分)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22.
(本题2分)
春秋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C.奴隶消极怠工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3.
(本题2分)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C.实行商鞅变法
|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
24.
(本题2分)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 )
25.
(本题2分)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6.
(本题2分)
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为了(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27.
(本题2分)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28.
(本题2分)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三星堆文化
29.
(本题2分)
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30.
(本题2分)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