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
A.1842--1870年
|
B.1911--1939年
|
C.1919--1947年
|
D.1921--1949年
|
2.
(本题2分)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新中国的成立
|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D.港澳的回归
|
3.
(本题2分)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4.
(本题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
(本题2分)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6.
(本题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稳定物价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三大改造”
7.
(本题2分)
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8.
(本题2分)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9.
(本题2分)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10.
(本题2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11.
(本题2分)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A.“求同存异”
|
B.“一边倒”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2.
(本题2分)
在1955年4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总理周恩来登台发言,这个发言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B.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13.
(本题2分)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下面对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②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
14.
(本题2分)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5.
(本题2分)
如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
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6.
(本题2分)
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
(本题2分)
如图为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数据表。I阶段发展趋势表明了( )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
(本题2分)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
C.丙:该报纸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D.丁:该消息明显带有20世纪50年代末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
19.
(本题2分)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的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B.“大跃进”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0.
(本题2分)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这一局面出现于( )
A.过渡时期
|
B.十年探索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1.
(本题2分)
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之上。“这一片热土”指的是( )
22.
(本题2分)
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23.
(本题2分)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
B.中日邦交正常化
|
C.“一个中国”的原则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4.
(本题2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周恩来总理的卓越外交才能
25.
(本题2分)
图片形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瞬间,留下历史事件的痕迹。下列四幅图片定格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