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
(本题2分)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官职 |
1841年2月 |
广州虎门 |
关天培 |
水师提督 |
1841年10月 |
浙江定海 |
葛云飞 |
总兵 |
1841年10月 |
浙江镇海 |
裕谦(蒙古族) |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
1841年6月 |
上海吴淞 |
陈化成 |
江南提督 |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
(本题2分)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3.
(本题2分)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请指出我国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
B.第一次鸦片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
D.公车上书
|
4.
(本题2分)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5.
(本题2分)
如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6.
(本题2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
A.100万平方千米
|
B.80万平方千米
|
C.150多万平方千米
|
D.120多万平方千米
|
7.
(本题2分)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偿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8.
(本题2分)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割占中国香港岛
|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在中国设立工厂
|
D.抢劫北京城
|
9.
(本题2分)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10.
(本题2分)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11.
(本题2分)
据资料统计,1894年前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1894~1913年,外商企业增加到300多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
|
B.《马关条约》的签订
|
C.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2.
(本题2分)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出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
|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13.
(本题2分)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允许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不平等条约( )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是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14.
(本题2分)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钱玄同,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实实讲话,尤须老妪能解。”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15.
(本题2分)
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
(本题2分)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7.
(本题2分)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
(本题2分)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19.
(本题2分)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20.
(本题2分)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国民革命运动
|
21.
(本题2分)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
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
|
C.学习西方的制度
|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22.
(本题2分)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23.
(本题2分)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
24.
(本题2分)
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
25.
(本题2分)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6.
(本题2分)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27.
(本题2分)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是一项是( )
阵地 |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
旗帜 |
民主、科学 |
代表人物 |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
影响 |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
28.
(本题2分)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新文化运动,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D(Democracy)和S(Science),其中字母D代表( )
29.
(本题2分)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30.
(本题2分)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如图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