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50小题共75分)
1.
(本题1.5分)
歌曲《爱在西元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___,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
A.《汉谟拉比法典》
|
B.《民法典》
|
C.《刑法典》
|
D.《商法典》
|
2.
(本题1.5分)
社会上曾流传金字塔是近代用混凝土建造的说法。随着俄罗斯纪录片《福缅科:历史发明家》在网上的广泛传播,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停止过。此说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当代学者对金字塔的研究严重滞后
B.当今科学界缺乏对金字塔应有的重视
C.古埃及人民高超的智慧
D.当代科技与学术研究的落后
3.
(本题1.5分)
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4.
(本题1.5分)
下列古老文字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5.
(本题1.5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 )
A.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6.
(本题1.5分)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 )
A.职业世袭不改变
|
B.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
C.宗教权利不平等
|
D.法律地位不平等
|
7.
(本题1.5分)
印度河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下列不属于古印度文明成就的是( )
A.太阳历
|
B.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
C.修建金字塔
|
D.创立了佛教
|
8.
(本题1.5分)
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源头,它们大多属于大河文明,以下河流并未孕育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
9.
(本题1.5分)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10.
(本题1.5分)
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苦行修道,后来,终于悟道成佛。材料叙述的是佛教创立的( )
11.
(本题1.5分)
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凡是殴打和不赡养父母、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继承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古代雅典( )
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注重维护全体居民的权益
D.按财产划分等级
12.
(本题1.5分)
“如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他们的领袖,自可由市民选举。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该观点认为( )
A.政治制度受制于自然条件
B.希腊城邦都实行民主政治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D.城邦居民都有参政的权利
13.
(本题1.5分)
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古希腊城邦的周边环海、多山、多岛屿,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千米、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国土面积八千多平方千米、人口数十万。该材料反映出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以城市为中心
|
B.小国寡民
|
C.周边环海
|
D.多山多岛
|
14.
(本题1.5分)
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成年男奴隶、一名成年女奴隶。具有选举权的合法公民,每人可投一票,这个家庭可以投( )
15.
(本题1.5分)
伯里克利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此话反映了雅典( )
A.政治民主
B.制度健全
C.法制严明
D.文化繁荣
16.
(本题1.5分)
伴随亚历山大东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等地,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加速了地中海地区统一
|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
C.打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
D.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
17.
(本题1.5分)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这里曾是下列哪一国家的内湖?( )
A.亚历山大帝国
|
B.查理曼帝国
|
C.拜占庭帝国
|
D.罗马帝国
|
18.
(本题1.5分)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律被称为( )
A.《十二铜表法》
|
B.《伯里克利法典》
|
C.《查士丁尼法典》
|
D.《罗马民法大全》
|
19.
(本题1.5分)
小明在家欣赏一部反映罗马共和国历史的影视作品,发现一处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请你帮他指出来( )
A.公元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
B.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
C.公元前1世纪演变为罗马帝国
D.在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0.
(本题1.5分)
如图所示人物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实际建立了罗马帝国。他是( )
21.
(本题1.5分)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政府,虽然也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这段材料反映了罗马的征服( )
A.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B.使罗马进入文明时代
C.是文明和平的征服
D.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文明
22.
(本题1.5分)
罗马帝国为了更好地处理不同人口的关系,设立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所有人都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
A.推动了罗马疆域的扩大
|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
C.构成了罗马最早的法律
|
D.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
23.
(本题1.5分)
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基础。近代以来,包括英、美等国的法律工作者都从罗马法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这说明罗马法( )
A.普遍适用于欧洲、美洲国家
B.始终服务于资本主义国家
C.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D.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24.
(本题1.5分)
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商人施立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 )
A.包含着古希腊真实历史信息
B.是古埃及宝贵的文学遗产
C.奠定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
D.反映了古希腊的哲学成就
25.
(本题1.5分)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关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描述准确的一项是( )
A.《掷铁饼者》的创作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B.大竞技场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C.《十二铜表法》构建起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D.儒略历以古巴比伦太阳历为蓝本,一直沿用至今
26.
(本题1.5分)
他是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材料描述的“他”是( )
A.释迦牟尼
B.孔子
C.苏格拉底
D.穆罕默德
27.
(本题1.5分)
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得到提高
C.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D.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
28.
(本题1.5分)
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
29.
(本题1.5分)
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权利与义务一体的契约关系
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30.
(本题1.5分)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教会主宰了西欧人的精神生活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31.
(本题1.5分)
文聘元在《西方历史的故事》中认为:古怪的中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的时代,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文聘元所述的“信仰”是指( )
32.
(本题1.5分)
“13世纪的庄园法庭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表明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公共秩序
C.维护佃户的利益
D.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维护公共秩序
33.
(本题1.5分)
11世纪,洛克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依据习惯法确认佃户有义务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但领主不能随意增加劳役量。从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 )
A.维护了领主特权
|
B.维护了公共秩序
|
C.坚持了司法公正
|
D.保护了佃户利益
|
34.
(本题1.5分)
领主在庄园上一般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马厩等设施,置备犁、耙等各种农具,养有各种牲畜及家禽等,有的大庄园内还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业者,如木匠、铁匠、首饰匠、皮革匠等,生产手工业品,供应领主及居民的需要。这表明西欧庄园的形成( )
A.维护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
B.限制了领主的司法特权
|
C.促进了庄园的全面发展
|
D.实现了庄园的自给自足
|
35.
(本题1.5分)
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的一座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自己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的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除了拥有一定耕地的使用权外,还可以到“公用地”放牧
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36.
(本题1.5分)
“中世纪,城市提供了大学所需要的集中的人口、竞争的气氛、充足的物质方面的种种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城市独特的法律地位、相对宽松的气氛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滋养了大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大学产生不可或缺的经济以及制度背景
B.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
C.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大学的兴起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7.
(本题1.5分)
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下列关于 这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城市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B.城市居民只采用武力斗争的手段争取自治
C.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
D.取得自治的城市能够完全摆脱国王或领主的控制
38.
(本题1.5分)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拜占庭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上述材料认为( )
A.拜占庭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B.拜占庭帝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C.拜占庭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者
D.拜占庭是世界存在时间最长的帝国
39.
(本题1.5分)
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是( )
A.克洛维国王统治时期
|
B.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
|
C.君士坦丁皇帝统治时期
|
D.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
40.
(本题1.5分)
根据如表知识卡片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
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 文化:融汇东西。 灭亡: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
A.拜占庭帝国
B.马其顿王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法兰克王国
41.
(本题1.5分)
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
A.《汉谟拉比法典》
|
B.《十二铜表法》
|
C.《查士丁尼法典》
|
D.《权利法案》
|
42.
(本题1.5分)
掌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因 |
果 |
A |
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
B |
源赖朝获“征夷大将军”称号,建立幕府统治 |
幕府和天皇共同把持了国家大权 |
C |
生产力提高 |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
D |
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三角贸易 |
为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 |
43.
(本题1.5分)
下面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4.
(本题1.5分)
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
A.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不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道家经典
C.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幕府统治的制度
D.闭关锁国,抵御中国的影响
45.
(本题1.5分)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下列内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社会局势动荡,土地私有与兼并盛行
B.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D.幕府频繁参与皇室、贵族间的权力斗争
46.
(本题1.5分)
一部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材料强调了阿拉伯人( )
A.保存传播外来文化
|
B.追求与时俱进
|
C.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
D.民族意识浓厚
|
47.
(本题1.5分)
下列描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B.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C.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D.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48.
(本题1.5分)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士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伊斯兰教创立于( )
A.公元前6世纪
|
B.公元1世纪
|
C.公元前7世纪
|
D.公元7世纪
|
49.
(本题1.5分)
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以下属于“他”的大事的是( )
A.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B.开始在巴格达传播伊斯兰教
C.设立“智慧宫”
D.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50.
(本题1.5分)
这部作品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包含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部作品是( )
A.《荷马史诗》
B.《神曲》
C.《天方夜谭》
D.《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