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如图反映的是某历史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数据。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表中的数据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后
B.依靠殖民地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第一经济强国
C.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国
D.加剧列强间矛盾冲突,导致军事对抗和战争
2.
(本题2分)
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如图漫画表达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D.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
(本题2分)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
4.
(本题2分)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制度( )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5.
(本题2分)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战时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体制
|
D.赫鲁晓夫改革
|
6.
(本题2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7.
(本题2分)
如图是1929-1939年美国部分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的数据表,数据表明( )
A.新政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B.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C.新政对美国的经济作用不大
D.新政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8.
(本题2分)
如图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
B.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
D.调整农业政策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
9.
(本题2分)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如图地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德国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争霸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10.
(本题2分)
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的目的( )
A.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B.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D.维护亚洲和平
11.
(本题2分)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12.
(本题2分)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放任自由政策
|
C.推行强权政治
|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13.
(本题2分)
如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14.
(本题2分)
如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5.
(本题2分)
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
B.加强了欧洲国家的联合
|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
D.建立在美苏合作基础
|
16.
(本题2分)
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17.
(本题2分)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18.
(本题2分)
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全球化是大势,但在不同的体制里,全球化会结出不同的果实。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全球化最不可能结出的果实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19.
(本题2分)
2001年11月12日,我国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决定书,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加入世贸,扩大了开放( )
①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会更深入地结合在一起
③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步伐
④促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地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
20.
(本题2分)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下关于二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种演变趋势,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B.和平制度→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C.两极格局→欧洲、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D.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21.
(本题2分)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日、俄、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2.
(本题2分)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当代给子孙后代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未来会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还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毒品问题泛滥③政治格局多极化④恐怖主义活动
23.
(本题2分)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24.
(本题2分)
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25.
(本题2分)
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一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