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857. (2018•汇知中学•八下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激活农业农村内生产发展动力。
(1)材料一中图A反映了中国土地发展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图B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土地由“分”到“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两则材料分析,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4)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共享时间:2018-05-24 难度:4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意义,三大改造,历史文化常识,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据材料中图A“《土地改革法》受农民的欢迎”可知,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土地改革,全国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牲畜,还免除了地租,“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为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图B出现于三大改造时期;图B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本题可以从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目的和影响来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所提建议一定要符合现实。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医疗体系等。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三大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3)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大改造   历史文化常识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1947. (2018•汇知中学•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激活农业农村内生产发展动力。
(1)材料一中图A反映了中国土地发展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一中图B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土地由“分”到“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两则材料分析,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4)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共享时间:2018-06-20 难度:3 相似度:1.5
30797. (2017•西北大附中•八下期中)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指出其颁布的时间。刘少奇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我国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与1957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979年唱词中体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内容是哪个省农民的首创?这一创新有什么意义?
(5)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共享时间:2017-05-28 难度:5 相似度:1.25
31839. (2018•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同时也决定着政党地位是否稳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节选自1950年某部有关土地的法律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0年我国有关土地的哪部法律文件?在这个法律文件指导下所开展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3)材料三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会议。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5)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自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就一直秉承着“执政为民”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两项制度(或措施)。
共享时间:2018-05-16 难度:5 相似度:1.18
21948. (2018•汇知中学•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
德优题库
(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
(2)我国农业产值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请列举两个我国这一时期取得的工业化成就。
(3)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工业大国,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共享时间:2018-06-20 难度:3 相似度:1
88119. (2022•莲湖区•八下期中)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征程】
材料一:德优题库
(1)指出材料一中图A所示历史事件的名称。说明材料一文字材料所述“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保障】
材料二:德优题库
(2)简述材料二中图B所反映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中文字材料所反映的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得以实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所反映内容与材料一所反映内容有何关系?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材料三中所述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列举本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次会议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共享时间:2022-05-16 难度:4 相似度:1
27954. (2024•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德优题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反映的农村变革是指什么?分析该变革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也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形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共享时间:2024-05-21 难度:4 相似度:1
87227. (2024•西咸新区•八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       》(法律文件)成为材料一图A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图B中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5-22 难度:4 相似度:1
32020.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下期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德优题库
(1)仔细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什么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了哪一举措实,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形式有什么变化?这种举措有什么重大意义?
(3)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共享时间:2016-06-25 难度:4 相似度:1
30853. (2015•七十中•八下期中) 德优题库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业机制。同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严重后果?出现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材料中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写出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至少三点。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5-05-25 难度:5 相似度:0.83
24266. (2022•远东一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表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与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注: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摘编自卢彀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材料二:
德优题库
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了,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材料一中的图A所示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开始,简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2-03-31 难度:5 相似度:0.75
88497. (2021•蓝田县•八下期中) 经济决定国运,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量简表
年份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亿米) 38.3 50 32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图表所示
德优题库 资本家敲锣打鼓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急迫心情大大超过决策者的预想。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摘编自陆和健《上海资本家的最后十年》
材料三:1978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2020 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78.7 18 872.9 100280.1 413 030.3 827 121.7 1015 98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兴办的主要项目。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史实?根据材料二文字,分析资本家支持公私合营的原因。
(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重要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1-05-30 难度:2 相似度:0.75
29701. (2022•远东一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表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与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注: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摘编自卢彀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材料二:
德优题库
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了,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材料一中的图A所示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开始,简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2-03-13 难度:2 相似度:0.75
30510. (2023•高新一中•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表德优题库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把重工业作为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农业和轻工业。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曾作了说明:“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并且指出,轻工业是保证人民需要的,而且,发展轻工业还便于积累资金;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发展农业。这种思路同苏联是有明显区别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五年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年建设”的实施给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王庭科《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述论》(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找到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指的是什么?并谈谈我国走这条道路的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15 难度:3 相似度:0.58
87699. (2023•临潼区•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粮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意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①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材料中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德优题库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②由材料三图表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营体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撑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系列改革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05-29 难度:3 相似度:0.58
45153. (2024••八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图A所示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B所示事件开始于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4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7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2)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被推向全国”所反映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4-05-25 难度:3 相似度:0.58

jt@dyw.com

2018-05-24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2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