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804. (2018•西电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这110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 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200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代表学校讲话材料二   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第一是“五四”前后。1916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1919年北京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照片(如图)。
德优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材料一涉及到了19世纪末的哪次变法运动?
(2)材料二提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3)引发材料三的导火线是什么?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图中学生的精神?
共享时间:2018-11-25 难度:4
[考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历史开放性问题,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故材料一涉及到了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据材料二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提到的历史时期是五四运动前后。
3)据材料三“1919年北京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事件与五四运动有关。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应当学习图中学生们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兴中华等。
故答案为:
1)戊戌变法。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4)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现阶段要勤奋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历史开放性问题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31756. (2018•西电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这110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 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200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代表学校讲话材料二   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第一是“五四”前后。1916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1919年北京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照片(如图)。
德优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材料一涉及到了19世纪末的哪次变法运动?
(2)材料二提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3)引发材料三的导火线是什么?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图中学生的精神?
共享时间:2018-11-16 难度:4 相似度:2
89163. (2016•莲湖区•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哪一事件的发生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2)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领域颁布的新法
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发展工商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材料二: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范围内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某同学改编的歌曲: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人流泪到天亮。你无怨无悔地恨着老佛爷,我知道她根本没那么开明。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变法看似简单,成功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失败了你还不肯退,你还在想着它吗?你寄托希望到底对不对?明知她不会赞成变法……可惜太后不给你实权,大好的河山她不懂心疼,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傀儡。喔,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
(4)你认为此段歌词是否揭示出变法失败的原因?请说明理由。
共享时间:2016-11-22 难度:2 相似度:1.5
22927. (2019•高新一中•八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是也有人说,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点。
共享时间:2019-10-29 难度:4 相似度:1.25
104046. (2022•高陵区•八上一月) 指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签订的时间。写出该条约的主要内容。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附件条约是什么?英国从附件条约中获得了哪些权利?
共享时间:2022-10-14 难度:1 相似度:1.25
89424. (2013•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上期中) 德优题库填图题
写出A、B、C、D、E、五处通商口岸的名称及在这次战争中被割占的地点F的名称。
A:              B:       
C:              D:       
E:              F:       
共享时间:2013-11-13 难度:1 相似度:1.25
29108. (2023•爱知中学•八上一月)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后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写给奕?和文祥的书信
图A
德优题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朱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色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图B
(2)归纳图A人物的核心主张。为实现该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做了哪些具体事情?结合图B材料,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材料三:
德优题库 125年前,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       从容赴死,戊戌变法被扼杀了。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3)材料三中应填写的人物是谁?材料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场变法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共享时间:2023-10-25 难度:3 相似度:1.17
89093.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废除八股文的问题上,大臣刚毅极力反对。光绪帝愤怒地质问他:“难道你想阻挠我变法吗?”刚毅嘴上称“不敢”,却打出了一张王牌,说:“此事重大,希望皇上请示太后。”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2月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的丑剧,也只有短短的12天,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人敢再做皇帝梦了。
(2)上述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找出两次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一项。
(4)从两次运动的结局,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共享时间:2016-11-23 难度:3 相似度:1.17
104430. (2017•焦岱中学•八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材料三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两大条约的共同点。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什么特权?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共享时间:2017-10-15 难度:3 相似度:1.17
104433. (2017•焦岱中学•八上一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共享时间:2017-10-15 难度:3 相似度:1.17
88202. (2021•碑林区•八上期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一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共享时间:2021-11-18 难度:3 相似度:1.17
40956.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废除八股文的问题上,大臣刚毅极力反对。光绪帝愤怒地质问他:“难道你想阻挠我变法吗?”刚毅嘴上称“不敢”,却打出了一张王牌,说:“此事重大,希望皇上请示太后。”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2月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的丑剧,也只有短短的12天,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人敢再做皇帝梦了。
(2)上述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找出两次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一项。
(4)从两次运动的结局,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共享时间:1970-01-01 难度:3 相似度:1.17
32086. (2015•曲江一中•八上期中) 左图右史,认识地图中的历史。
    材料一  如图
德优题库
(1)如图为鸦片战争示意图,读图填空:图中江宁是今       (城市名);英国舰队首先封锁的江面是       (河流)《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       
    材料二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自《马关条约》(2)据材料二,《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这些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何不同?分析《马关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的影响。
(3)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被迫开放”的认识。
共享时间:2015-11-24 难度:3 相似度:1.17
19209. (2016•陕西省•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它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材料一中文字所述“商船”当时采用何种动力?“给予”一词应如何理解?签订上图条约的这场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加以评析。
(2)列举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发展有何认识?
共享时间:2016-07-28 难度:4 相似度:1
31151. (2024•师大附中•六模) 历史上的无数经验证明,只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维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奋勇向前。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一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力量之源】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总结这一时期近代化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
【伟大力量觉醒】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得很英勇,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2)材料二图A所示刊物创办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掀起革命洪流】
材料三
德优题库
德优题库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3)指出该歌曲反映的运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背景。并用抗战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不负人民选择】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活动探究你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共享时间:2024-05-20 难度:4 相似度:1
87883. (2021•周至县•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作用。
(3)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共享时间:2021-11-22 难度:4 相似度:1

br@dyw.com

2018-11-25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3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