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88668. (2019•莲湖区•七下期中) 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一型的史读史者于同中观并、并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先生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唐太宗常说: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曾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德优题库 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作为对地方州县官员升贬的标准
天校元年(690)年),“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德优题库 他下令加强而且严格执行官吏的考选办法:并经常以有才识的京官外放为都督刺史,又以有政绩的地方调京任用,来增加他们的行政经验和办事能力。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据统计,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建56个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能够维持百年盛世的原因。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在当时的分别连接抵达了南北的什么地方?是哪位皇帝下令开凿的?
(4)材料三中两位作者谁的观点更符合史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此河”的开通有哪些意义?
共享时间:2019-05-14 难度:4
[考点]
隋朝大运河,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1)据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一型的史读史者于同中观并,则往往得新理解焉”可知。
2)据材料二“唐太宗(626649年在位 )”“人君好比是舟;水能载舟,唯在得人”“兼听则明,唐朝初立,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善于纳谏;重视官员的培养和选拔;主张按法律办事。据“女皇武则天(690705在位)”“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他下令加强而且严格执行官吏的考选办法,又以有政绩的地方官调京任用,玄宗执政期间,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及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注重官吏选拔,重视发展生产。
3)诗中的“千里长河”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4)材料三中两位作者,皮日休的观点更符合史实,二皮日休不但指出了大运河的南北交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历史比较法。
2)唐朝初立,太宗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太宗能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政治效能,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使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在位时、注重官吏选拔,重视发展生产。
3)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4)皮日休;胡曾只看到了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说明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
5)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点评]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18710. (2018•永春三中•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材料三: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开无三年(715),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溢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溢,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开元二年(714),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梁、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图A反映的唐太宗的主张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唐朝完善了       (制度),图B反映了     (皇帝)在位期间的唐朝繁荣昌盛的景象。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记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皇帝对中国古代传统“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皇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改革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共享时间:2018-07-13 难度:4 相似度:1.5
104382. (2018•焦岱中学•七下一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举出一点即可)
共享时间:2018-04-26 难度:4 相似度:1.5
29052. (2019•师大附中•七模)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选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之处。
共享时间:2019-05-24 难度:2 相似度:1.5
29016. (2018•师大附中•七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材料三: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开元三年(715),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溢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溢,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开元二年(714),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梁、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白寿彝《中国通史》(1)材料一图A反映的唐太宗的主张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唐朝完善了       (制度),图B反映了       (皇帝)在位期间的唐朝繁荣昌盛的景象。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记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皇帝对中国古代传统“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皇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改革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共享时间:2018-05-28 难度:2 相似度:1.5
89270. (2016•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七下期中)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德优题库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皇帝。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3)他们继承并完善了隋朝创立的哪些制度,举两例说明。
(4)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简单评价三位唐朝皇帝中的你佩服的一位。
共享时间:2016-05-12 难度:4 相似度:1.5
19091. (2019•永春三中•模拟)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选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之处。
共享时间:2019-07-08 难度:3 相似度:1.5
31930. (2018•西电附中•七下期中) 德优题库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可》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A、B两处地名分别是:
A、              B、       
(2)C、D两段名称是
C、              D、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再写出所学过的其它的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成就两例。
共享时间:2018-05-25 难度:1 相似度:1.25
103941. (2023•师大附中•七下二月) 【文化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凤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这样的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唐宋时期科举的变化。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股取士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共享时间:2023-06-15 难度:5 相似度:1.25
28231. (2023••七下期中)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材料二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材料三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四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想一想这种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她”指谁?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她”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说一说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共享时间:2023-05-28 难度:3 相似度:1.17
30774. (2017•西北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材料四  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
--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唐明皇是谁?结合所学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
共享时间:2017-05-21 难度:3 相似度:1.17
89011. (2017•西北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材料二  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三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材料四  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
--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唐明皇是谁?结合所学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
共享时间:2017-05-30 难度:3 相似度:1.17
22694. (2018•师大附中•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
德优题库
                                   图一
(1)该运河最北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哪里?一位商人从余杭出发,首先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对于大运河的开通,有人认为“千里长河一且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也有人认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如何看待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二:如图二。
德优题库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指出该工具对于农业的作用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致,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一唐太宗
(3)“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寂寞天宝后,日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一杜甫《无家别》
(4)“天宝“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天宝年间长达八年的战乱给唐王朝给人民带来怎样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一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18-06-19 难度:4 相似度:1
22492. (2020•师大附中•七下一月)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兴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我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 4532
(2)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材料三: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又谓诗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四: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酒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5)隋唐的兴亡更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共享时间:2020-05-15 难度:4 相似度:1
29469. (2020•师大附中•七下一月)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兴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我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 4532
(2)材料“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材料三: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又谓诗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材料四: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酒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5)隋唐的兴亡更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共享时间:2020-04-24 难度:4 相似度:1
88034. (2022•莲湖区•七下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描述道:“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运河的名称。此运河开通之后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迆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勤于政事)。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孜孜不倦地献计纳策),故致治平。
--摘编自《旧唐书?宪宗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推行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简述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的表现。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材料三所示的两种新农具,它们分别叫什么?
材料四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统治集团之间的和亲现象不胜枚举,唐朝的和亲具有典型意义……在唐帝国存在的近三百年里,唐朝与少数民族正式和亲共有二十三次。
--摘编自崔明德《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和亲的具体事例。(写出一例)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朝与吐蕃和亲有何意义?
共享时间:2022-05-27 难度:4 相似度:1

mz@dyw.com

2019-05-14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3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