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末 |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 20世纪末 | |
工业革命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世界工厂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
特 点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
制造中心 | 分散化 |
![]() 图甲牛顿 |
“牛顿,他准备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 从17世纪到19世纪……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他们凭着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摘编自《科学家的故事》 |
![]() 图A1825年蒸汽机车试验成功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陈钦庄,计翔翔《世界文明史简编》 |
![]() 图B早期汽车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而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之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 图A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 |
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以19世纪30年代的电磁理论的建立为发端,是使“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相互关系发生根本改变的一个转折期。 ——高创平《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
![]() |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一方面,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阻力。当然,经济全球化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及规律》 |
项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最高工时 | 55小时/每周 | 40小时/每周 |
最低工资 | 60美分/每周 | 12美元/每周 |
一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战后欧美各国反战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 ——《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
![]() |
![]() |
图A | 图B 希特勒 | 图C 海报《绞死希特勒》(苏)库克尼茨基1942年 |
二战中,美苏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
![]() 图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时间 | 文件 | 军事战略 |
1991年 | 《联盟新战略概念》 | 对“集体防御”概念进行更明确界定。增添了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由防御东方“单向”之敌转为“全方位”监视和消除各种安全威胁等。 |
1999年 | 《联盟战略概念》 | 以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和扩大北约广泛的共同安全利益。北约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而根据需要将其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成员国领土之外。 |
2010年 | 《积极参与现代防御》 | 重点强调实施先发制人打击、在全球展开军事行动和加强网络战攻防能力等。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
1790年 | 7 | 4 | 3 |
1850年 | 229 | 41 | 21 |
![]() |
林肯……顺应时势……推动了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林肯不仅使美国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也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还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扫除一大障碍,从而使美国能在南北战争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跃居世界首位。 ——《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
![]() |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工业发展领域,“阁下”们不仅计划了,还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业……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日本政治家们断定产业开发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菊与刀》 |
时期 | 阶投 |
1775—1897 | 美洲扩张时期 |
1898—1945 | ①海外扩张时期 |
1946—1991 | ②全球称霸时期 |
![]() |
16世纪,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们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西印度群岛的蜜糖和甜酒,南美的可可,非洲的象牙等等。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资金供应的增长。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
17世纪末,英国逐渐建立起一种合适的政治体制,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使后来的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时,都自觉不自觉的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精神与实践》 |
![]() 英国早期纺织厂 |
18世纪中期后,机器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英国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印度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英国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
![]() |
美国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奴隶种植园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
jt@dyw.com
2017-11-13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