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 图C 张学良和杨虎城 |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
![]()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
![]() |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图B |
![]() 图C张学良和杨虎城 |
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显示出中华民族团结战斗的无比威力,涌现出无数爱国壮举和英雄。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战能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摘编自姚太中等《简明中国史》 |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53年 | ① |
1954年 | 参加日内瓦会议 |
1955年 | 参加万隆会议 |
1971年 | ② |
1972年 | ③ |
1972年 | 中日建交 |
年份 | 中国收入(出口) | 中国支出(进口) | 平衡 |
1894 | 16.4 | 9.3 | +7.1 |
1895 | 15.1 | 5.1 | +10.0 |
1896 | 11.1 | 11.9 | -0.8 |
1901 | 11.6 | 23.5 | -6.9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 | 外务部 | |
人员组成 | 设总理大臣(以军机大臣兼任)等。 | 设专职大臣五人。 |
下设机构 | 英(兼办奥匈及西洋各国)、法(兼办荷兰等三国)、俄(兼办日、蒙等)、美(兼办德意等八国事务)、海防五股和司务厅、档案房,并设附属机构同文馆和总税务司。 | 办理外交事务的四司;掌编译、新闻及储才的机构;掌管文档及内部事务的机构。 |
职责 | 通商事务,外交事务,贸易和边界事务及其他对外交涉事务。 | 条约的签订和履行,派遣和管理驻外大臣,保护外商、外侨和教士,办理各种贸易、关税、国债、铁路、邮政、工矿、海防、边界,以及留学、招工等一切对外事务。 |
国别 | 强租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德国 | 胶州湾租借地 | 山东 |
沙俄 | 旅大租借地 |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
法国 | 广州湾租借地 | 广东、广西、云南 |
英国 |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 长江流域 |
日本 | 福建 |
英雄专栏1 | |
主题 | “伟岸领袖” |
英雄 | 毛泽东(1893-1976) |
籍贯 | 湖南湘潭 |
推荐理由 | 1936年10月① |
英雄专栏2 | |
主题 |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
英雄 | 杨虎城(1893-1949) |
籍贯 | 陕西蒲城 |
推荐理由 | 1936年12月②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 主要内容 |
延安精神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
西迁精神 |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
交大西迁就是根据西北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和离开国防前线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西北过去是落后的,但是必须成为我国建国巩固的后方,是我国工业建设的重点。 ——1957年6月4日周恩来召集交大及有关院校部门会议 |
西迁后,学校急国家之所急,竭尽心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工业化人才,前10年学校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53年的总和。6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近3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一半以上留在中西部工作,创造了3万余项科研成果。 ——2021年11月25日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 |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指出 |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如下一些反应: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摘编自《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图B |
![]() 图C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
综计中日交涉以来……夷焰(指侵略中国野心)鸦张,贪婪无已,(假如中国)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志锐(人名)奏倭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请(清政府)速决大计折》 |
![]() |
![]() |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
![]() |
![]() |
mz@dyw.com
2024-02-26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