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 |
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国际关系历史上,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列强参加的情况下欢聚一堂,讨论自身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万隆会议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迅速发展,从1956年至1965年的十年间,非洲共有33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被称为“非洲年”。同时,亚非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并且确立了和平共处、国际安全、裁军和反殖等合作方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
![]() |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之中的“同”实质上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其中的“异”则指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世界各国如果只关注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则难免会矛盾重重;反之,只有“存大同、求小异”,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
![]() |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给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等 |
![]() |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初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使中国对外交往在不同层次都取得显著成就。……在形成立体化外交格局方面也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
![]() |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
![]() |
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攻击和污蔑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 |
![]() |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
![]() |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 |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八下历史教材 |
![]() 图A李大钊(1889-1927) |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 图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
![]() 图C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部分)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
国民总收入(亿元)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2012 | 537329.0 | 538580.0 |
2015 | 685571.2 | 688858.2 |
2018 | 915243.5 | 919281.1 |
2021 | 1133239.8 | 1143699.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网》 |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中国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编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gxj@dyw.com
2023-07-30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