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服 | 上传赚现
AI助手
德优题库AI助手

AI助手

搜题▪组卷

(1)

服务热线

400-816-0029

    自建题库,共享分红

德优题库QQ交流群

103551. (2024•西咸新区•九上三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所示:
项目         租地农场
盛行时间及地点 约11世纪遍布欧洲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越来越多
人员关系 依附(附庸)关系        
性质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资本主义性质
德优题库
(1)依据材料一表格提示,完善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以图A为例说明中世纪以来欧洲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摆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关注的渴望……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曾说“在工艺美术方面,尤其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使它们从现实生活、从艺术享受上全面地前进了一步”。
——摘编自马敏《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①图B作品的创作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外一位与图B作品创作者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伟大的欧洲绘画家。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深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张启明《世界文明史》②图C人物是在哪一国家的资助下“发现”美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一位与图C人物处在同一历史时期开辟新航线的伟大的欧洲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后,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掠夺的方式。“中国式现代化还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迥异的新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靠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现代化进程,表现出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基本特征。”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何现实意义?
共享时间:2024-01-23 难度:4
[考点]
资产阶级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1)①庄园;②雇佣关系。历程:中世纪后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①作者:达▪芬奇。绘画家: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任选一个即可)原因: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权的桎梏。②国家:西班牙。航海家: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等。(任选一个即可)变化:由陆上贸易为主转变为海上贸易为主;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初步形成等。(3)方式:成立特权贸易公司、建立殖民地、发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掠夺财富等。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等方式,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最终达到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
[解析]
1)根据表格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这就是庄园,庄园遍布欧洲名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历程:结合所学欧洲手工业的发展可知,中世纪后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分工细化。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雇工分工合作。
2作者:根据“图B《蒙娜丽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绘画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与达▪芬奇处于同一时期的绘画家有拉斐尔。(任选一个即可)
原因:根据材料二“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原因是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权的桎梏。
国家:根据“图C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8月,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2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10月。
航海家: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此时著名的航海家还有达▪伽马、麦哲伦等
变化:根据材料三“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可得出;根据材料三“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可得出;根据材料三“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可得出。
3)方式: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新航路的开辟、世纪贸易的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欧洲早期扩张的方式可知、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等。
现实意义:结合所学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可知,可从国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等方式,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人才等要素资源不断积累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
1庄园;雇佣关系。
历程:中世纪后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另一方面。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作者:达▪芬奇。
绘画家: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
原因: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权的桎梏。
国家:西班牙。
航海家:达▪伽马、迪亚士。(任选一个即可)
变化:由陆上贸易为主转变为海上贸易为主;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方式:成立特权贸易公司、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等。
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等方式,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人才等要素资源不断积累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
[点评]
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属于"综合题",熟悉题型是解题的关键。
转载声明:
本题解析属于发布者收集录入,如涉及版权请向平台申诉! !版权申诉
29175. (2023•西安工业大学附中•九上一月) 某校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以“英国的崛起”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人物的代表作,描述图二中字母D所指航海路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和图二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第三个“转变”……,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图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所示“三角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的要素。除此之外,英国早期殖民掠夺的方式还有哪些?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说明材料二图二中所说的“虚君”的表现,并分析英国第一个“转变”对第二个“转变”的影响。
材料三:
德优题库
(3)观察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综上所述,谈一谈英国崛起的因素。
共享时间:2023-11-06 难度:4 相似度:1.5
28482. (2024•西安二十三中•九上二月) 14-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称:“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材料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也热了起来。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令世界各地游弋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盗活动最大的温床。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被认为是加勒比海“海盗的黄金时代”。
德优题库
材料三:以前的世界,其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中提到这场“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从意大利开始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先驱是谁?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大陆”(即美洲)是哪位航海家发现的?又是哪位航海家证明了地圆学说?
(3)结合材料,谈谈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
共享时间:2020-12-24 难度:2 相似度:1.5
28743. (2023•师大附中•九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由于贸易范围的扩大,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欧洲人以前很少食用的大米、白糖也都成了输入欧洲市场的重要商品;而欧洲面对着扩大了几十倍的贸易市场,原有的生产速度赶不上世界市场的需求,这就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摘自刘景珍、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对近代欧洲社会经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图A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德优题库
19世纪30年代,冶铁业和采煤业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不仅使货物待运量大增,也使货物种类增多、运输范围扩大。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也要求客运业务的相应发展。在商品经济机制充分发育成熟的历史条件下,日益紧迫的社会需求为英国的有产阶层展示了广阔的利润前景,通过利润诱因暗示人们投资于铁路建设,不仅使投资者本人,而且使整个社会大受其益。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2)指出图B中蒸汽机车的发明者。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英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其压倒性的国家实力居于世界权力中心,国际体系由两极分治转换为单极主导。但在这样的一元权力之下,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却不可阻挡,“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以所谓VTSTA五国为代表的亚非拉一大批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很大的中小发展国家,以及欧、日、澳、加等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实力也早已今非昔比,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不在集中于美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际体系由两极分治转换为单极主导”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02-24 难度:2 相似度:1.5
28030. (2023•行知中学•九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3世纪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如意大利和法兰西北部。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工场手工业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最先萌发于哪个国家?世界近代史是指人类开始走向什么时代?
材料二:从思想方式上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更为巨大。它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牢牢束缚。它不但抛弃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人、社会和自然。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因为它是社会变动最多的国家,在那里文学家和艺术家能享受充分自由。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小题都答,按①小题计分)
①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指出这场运动的先驱及其代表作。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最主要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
——《论法的精神》②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三权分立学说中的分权制衡政治模式源于哪一位思想家?这一思想最先在北美开花结果,形成了近代哪一种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影响。
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3)材料四中所谈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开始标志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应用最广泛的成果是什么?此事件又对生产力、社会阶级有何影响?
共享时间:2023-11-23 难度:5 相似度:1.35
29378. (2022•曲江二中•九上一月) 中世纪晚期,欧洲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1)材料一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代表着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对社会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作为昔日罗马帝国的中心——意大利,工商业有所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倒退时期,所以努力复兴古典文化。但“复兴”其实是对现实人类知识和思想的空前解放与再创造,有着积极的作用。
(2)材料二中“对现实人类知识和思想的空前解放与再创造”的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该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这场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船数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3)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有什么特点?他们二人的航海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四 ……之后,就是西方海洋文化“冲出地中海”走向了“大西洋文明”的时代。这是一个四处侵夺的并充满血腥的奴隶贸易、靠奴隶生产的“时代”。西欧国家的海上航线开始始发于欧洲大陆西海岸……成就了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的崛起。
——摘编自曲金良《西方海洋文明千年兴衰历史考察》(4)材料四中最早进行“充满血腥的奴隶贸易”的是哪些国家?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掠夺产生的影响。
共享时间:2022-10-24 难度:5 相似度:1.25
29176. (2023•西安工业大学附中•九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材料一示意图中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谁?用史实说明其对生产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影响。
材料二:
        德优题库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二
(2)根据材料二图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方式有何变化?
(4)综上所述,谈一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启示。
共享时间:2023-11-06 难度:1 相似度:1.25
28351. (2023•行知中学•九上二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        (国家),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图A人物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       》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1492年,哥伦布从        (国家)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图B的航线中,麦哲伦的航线是        (填字母)。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图C 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
西班牙、葡萄牙是世界近代史中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西、葡两国屠杀殖民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国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C历史事件对非洲造成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归纳西、葡两国的殖民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条件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3-12-28 难度:3 相似度:1.17
28308. (2024•铁一中学•九上一月)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近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拓掠夺】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16世纪,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等港口船只汇集,商人们的货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西印度群岛的蜜糖和甜酒,南美的可可,非洲的象牙等等。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资金供应的增长。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后欧洲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指出图A哪段航程最能体现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世界发展角度分析以上贸易活动的影响。
【制度奠基】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逐渐建立起一种合适的政治体制,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使后来的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时,都自觉不自觉的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精神与实践》
(2)材料二英国“合适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得益于哪部法律文件的颁布?依据材料,归纳这一政治体制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你怎样理解它“不是完美无缺的”?
【工业起步】
材料三:
德优题库
英国早期纺织厂
18世纪中期后,机器的发明使得棉纺织品产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英国棉纺织品占据了原本印度纺织品的全球份额,印度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英国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同时,棉纱生产的机械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实体:棉纱厂。人们被迫进入工厂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雇佣童工、强迫妇女劳动、殴打工人的现象在当时屡见不鲜。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棉织机器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社会问题。
【应对危机】
材料四:
德优题库 种植园里的黑奴 美国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奴隶种植园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欧美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共享时间:2024-10-18 难度:3 相似度:1.17
29138. (2023•西光中学•九上一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
(1)材料一中“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指的是哪一位人物?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变革”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的发现得益于哪一位航海家?解读“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材料三:16-19世纪“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德优题库?
(3)观察材料三的示意图,指出“三角贸易”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给非洲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哪些准备?
共享时间:2023-10-20 难度:3 相似度:1.17
26093. (2024•交大附中•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图A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说出图A中④航线的航海家,并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概括材料一文字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两例)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3)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
①依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改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②依据材料三、概括不结盟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指出当今协调世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假如该组织将召开以应对当今挑战为主题的会议,请你围绕“十字路口的抉择”为该会议拟一条标语,并对标语作简要阐释。
共享时间:2024-03-05 难度:3 相似度:1.17
26108. (2024•铁一中学•三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A 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
德优题库
图B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A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分析人口迁移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图B人口数据变化加以说明。
材料二 图A
①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②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
④1942年1月,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2)选取材料二图A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依据图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三 当下全球人口结构变迁呈现出区域间人口增速差异明显、人口老龄化加速、生育率趋于下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但国家间差异性大、国际人口迁移仍为主流、人口族裔构成多样化、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等特征。
——摘自陆杰华《全球人口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全球人口结构变迁呈现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各国应如何正确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问题。
共享时间:2024-04-05 难度:3 相似度:1
28538. (2018•高新三中•九上二月) 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转移和发展扩 大的进程,不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先后在经济上主导过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可以看出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不断扩大产品精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务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详枪洋地,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创了“全球化”?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二: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历史事件,并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什么局面?
材料三:1820-1840 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 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 1840 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一1870年,分别为2 9%和5.53%.……19世纪中期机蓄纺织品……成为19 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草、矿严原料逐多取代了茶叶、查科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有哪些特征?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权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4)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综上所述,从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共享时间:2018-12-24 难度:4 相似度:1
26218. (2024•师大附中•一模) 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先基本上闭关自守、少有交往的各个地区和民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日益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全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王斯德《世界通史》(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该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到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快取得在国际上的工业垄断地位,并以出口机器和多种产品而成为“世界工厂”。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种交通工具的出现加强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并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的?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已高度相互依赖,反全球化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人类经济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摘自《学习强国》(4)综合以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共享时间:2024-04-15 难度:3 相似度:1
28979. (2016•师大附中•四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从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的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化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创了“全球化”?指出第二阶段英国主导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有哪些特征?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认识的原因有哪些?
共享时间:2016-04-28 难度:4 相似度:1
28816. (2023•高新一中•九上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优题库
14、15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居家的消遣环境,力求房间装饰舒适、高雅和多样。早期的家具造型装饰以神话、宗教等为主,后来古希腊、古罗马的细致雕刻装饰形式更多地运用到家具上。为彰显身份与地位,名门望族和新兴商人雇佣艺术家创作油画装饰居所,古代贤哲、贵族商人等各种人物走进了画面,甚至宗教题材人物,也被描绘出了人的气息和情感。
——马善程《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1)依据材料一,概括14、15世纪意大利室内装饰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依据图A,从活动区域方面,指出人类交往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德优题库
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简表》
发明者身份 能源 领先国家 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A 英国 蒸汽机用了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力、石油 美国、B 电动机用了60多年
德优题库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图B,请指出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归纳图C“工业革命”能够推动“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原因。指出19世纪中期,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重大事件。
②请列举图D中的人物的发明成果。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简表》中的A和B分别指的是什么?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改善人们通讯联系的科技成果。并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共享时间:2023-11-25 难度:5 相似度:0.9

tzs@dyw.com

2024-01-23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上 | 材料分析题

  • 下载量
  • 浏览量
  • 收益额
  • 0
  • 11
  • 0
相同试题
试题下载
试题内容
调用试题名称
共享人
唐老师
试题题型
解答题
试题难度
试题题源
2020*西工大*期末
下载次数
168次
下载金币
5德优币(当前结余18德优币)
温馨提示
该试题下载至自主题库后,下载、备课永久免费!
试卷设置
试卷名称
省市校区
阶段科目
年份卷型
选择类型
已选考点
在线训练
视频讲解
温馨提示
视频讲解正在加载中、请等待!
温馨提示
对不起!这是别人共享的试题,需要下载到自主题库后,可将该试题添加到白板
视频解析购买
支付方式
德优币数
本次消耗0德优币
温馨提示

客服电话:400-816-0029,服务邮箱:610066832@qq.com

视频资源

试题找茬
纠错类型
纠错描述
温馨提示
共享试题、试卷经平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展示,并永久享用用户下载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