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4小题共24分)
1.
(本题1分)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与如图图片相关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2.
(本题1分)
“明朝时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地区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战斗力大为增强”,与此记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霍去病北击匈奴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戚继光抗倭
|
D.左宗棠收复新疆
|
3.
(本题1分)
如图所示为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这位科学家的重要成就是( )
A.编著《齐民要术》
|
B.编著《农政全书》
|
C.编著《本草纲目》
|
D.编著《天工开物》
|
4.
(本题1分)
下列农作物中,不是从外国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是( )
5.
(本题1分)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商抑农
D.鼓励贸易
6.
(本题1分)
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货币的发展历程
|
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
C.商业的发展历程
|
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
7.
(本题1分)
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江西南昌
|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
C.广州、江西井冈山
|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
8.
(本题1分)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十四年。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9.
(本题1分)
口号是历史的缩影,口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
C.“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10.
(本题1分)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11.
(本题1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了大型历史剧《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目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2.
(本题1分)
如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钢产量 |
发电量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年增长率 |
60% |
35.2% |
3.7% |
4.7% |
A.我国建立了比较均衡的工业体系
|
B.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
C.一五计划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
|
D.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3.
(本题1分)
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的镇江恒顺酱醋厂是酱醋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54年恒顺酱醋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4.
(本题1分)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四大
|
15.
(本题1分)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是因为( )
A.人民公社体制趋于瓦解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确立
C.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D.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16.
(本题1分)
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
17.
(本题1分)
2世纪,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这一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
B.亚历山大帝国
|
C.罗马帝国
|
D.东罗马帝国
|
18.
(本题1分)
西欧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环境较好适宜市民日常生活
B.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C.政府鼓励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D.市民阶层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19.
(本题1分)
“1649年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法国大革命
|
D.俄国农奴制改革
|
20.
(本题1分)
中央收回由各州保留的“主权”,并在中央政府内部建立“三权分立”的权利结构,又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置于共和原则基础上,使国家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体现这一国家政权设计原则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国《人权宣言》
|
D.法国《拿破仑法典》
|
21.
(本题1分)
下列对如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
观点1 |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观点2 |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 |
观点3 |
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
观点4 |
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22.
(本题1分)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将如图所示图片中的战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bcad
B.bacd
C.abcd
D.dbca
23.
(本题1分)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西方各国工商界纷纷扩大对苏联的出口,但同时却严格限制进口苏联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危机
B.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恢复
C.美国开启国家干预模式
D.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
24.
(本题1分)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