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
1.
(本题3分)
如图为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明创作的历史记忆卡片,其反映的事件是( )
A.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白银外流导致清政府财政锐减
C.虎门销烟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2.
(本题3分)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列强侵略
B.人民抗争
C.近代化探索
D.变法与革新
3.
(本题3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
(本题3分)
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哪个条约?(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5.
(本题3分)
某同学找到一份残缺的旧报纸其标题为“□□□□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6.
(本题3分)
如图所示漫画名为《枪矛并用》,图中的清军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此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的反侵略过程中
B.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时期
7.
(本题3分)
某人制作了一个形象的漫画,美其名曰“移花接木”,解释是“花”指“铁花”即西方制器之花,“木”指封建制度之朽木。下列哪一事件比较贴近这个漫画的主题(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
|
8.
(本题3分)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下列哪一人物书写的挽联( )
9.
(本题3分)
下列选项中,事件与结果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件 |
结果 |
A |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
B |
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
得到统治上层的大力支持 |
C |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拉开变法维新的序幕 |
D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
戊戌变法失败 |
10.
(本题3分)
下图为我国在近代签订的某一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本题3分)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2.
(本题3分)
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一幅漫画《中国现形记》,提壶(官)将坛(民)中的酒水通过漏斗(政府)漏到壶中(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设厂”蔚然成风
D.洋务运动起到了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作用
13.
(本题3分)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属于(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14.
(本题3分)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共和制度
|
B.维护共和制度
|
C.防止清朝复辟
|
D.结束动乱政局
|
15.
(本题3分)
学者马海珍在其著作中写道:“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新军发挥实力先后参加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等十余个省市的独立起义……在独立的各省中,许多新军将领出任各省都督。”这些“都督”( )
A.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
B.推动了革命后全国政治秩序的稳定
C.埋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D.为北洋政府掌权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