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
1.
(本题3分)
“种姓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人分为思想家、战士、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等,因为这种刻意分工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效率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就。”这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种姓制度( )
A.使社会等级十分森严
|
B.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C.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
D.高等种姓中人才众多
|
2.
(本题3分)
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种姓制度的( )
3.
(本题3分)
在世界古代史画报展中,有一个知识板块选取了以下图片(如图)。该知识板块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古西欧文明
|
B.古代海洋文明
|
C.古代亚非文明
|
D.古代建筑奇观
|
4.
(本题3分)
伯里克利在某次演讲中讲道:“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下列信息与材料中的“政治制度”无关的是( )
A.君主专制
B.抽签决定
C.津贴制度
D.公民大会
5.
(本题3分)
迦太基在它的全盛时期去遭遇了个致命的对手。这个对手有着近乎疯狂的扩张欲望和异常顽强的征服意识,这促使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材料中的“对手”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罗马共和国
6.
(本题3分)
研读和分析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分析如图中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查理曼帝国疆域辽阔,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当
B.查理曼帝国世俗王权与教权结合是其统治的主要特点
C.因基督教会实力过于庞大,查理曼帝国转而对其扶持
D.查理曼帝国时期教权高于王权,因而查理依附于教会
7.
(本题3分)
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如图是马小虎同学整理的关于西欧庄园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对“时间”的解释
|
B.对“耕地”的批注
|
C.对“居民”的分析
|
D.对“权力”的理解
|
8.
(本题3分)
我们要了解欧洲中世纪大学这朵人类文明史上的“鲜花”,就必须探寻当时孕育这朵“鲜花”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历史背景包括(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城市的不断兴起 ③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外来文化的传入
9.
(本题3分)
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外族的入侵。两个帝国分别灭亡于( )
A.雅利安人、苏美尔人
B.奥斯曼土耳其人、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埃及人
D.斯拉夫人、波斯人
10.
(本题3分)
“公民取代部民,中央集权取代氏姓制,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大化改新
|
B.西欧土地封赐
|
C.亚历山大东征
|
D.罗马帝国兴衰
|
11.
(本题3分)
“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12.
(本题3分)
16世纪在英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捡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二十擀制匠,将呢折成匹……”这段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劳动与资本分离
|
B.残酷的封建剥削
|
C.明确的社会分工
|
D.市民阶层的形成
|
13.
(本题3分)
有学者指出:“这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反对神权至上和封建制度,是一股让欧洲焕然一新的力量。”下列能够再现这场“新文化运动”思潮的作品是( )
14.
(本题3分)
航海资料的遗失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让我们试着猜想:假如郑和到达了美洲,假如哥伦布到达了亚洲,再假如郑和遇到了哥伦布,历史又将如何?”下列对结局的猜想符合史实的是( )
A.郑和到达美洲大陆,建立殖民统治
B.哥伦布到达亚洲,将会开启和平之旅
C.郑和与哥伦布相遇,进行殖民争夺
D.郑和播撒友谊,哥伦布争夺殖民地
15.
(本题3分)
“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罗马帝国扩张带来的灾难
B.贩卖黑奴贸易的灾难影响
C.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表现
D.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