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
(本题2分)
在19世纪的最初十年中,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2600万元,到1826-1836年间,却从中国流出了3800万元。此时期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的直接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破坏
|
B.鸦片的大量走私
|
C.中国手工业落后
|
D.“闭关锁国”的政策
|
2.
(本题2分)
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次签订的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设立工厂
B.赔款数额
C.开放口岸
D.割地面积
3.
(本题2分)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可能提前十年爆发。该学者旨在强调洋务运动(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
(本题2分)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此歌谣反映出义和团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
D.反帝爱国运动
|
5.
(本题2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孙中山先生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三大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
(本题2分)
有人说:“辛亥革命勉强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但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自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这一观点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B.达到了民主共和的目的
|
C.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D.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
7.
(本题2分)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导致辛亥革命后的“这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B.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D.孙中山继续革命
|
8.
(本题2分)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敬告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其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B.解放思想以救中国
|
C.扩大五四运动影响
|
D.宣传俄国革命道路
|
9.
(本题2分)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是指五四运动( )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0.
(本题2分)
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讲话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