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
(本题2分)
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的是( )
A.人类化石
B.大量石器
C.动物化石
D.灰烬和烧石
2.
(本题2分)
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领。与他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3.
(本题2分)
商朝的历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是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为证。下面所列出土的遗物中,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
B.棉纺织品
|
C.圆形方孔半两钱
|
D.景德镇的瓷器
|
4.
(本题2分)
周朝晚期,种田人把铁片安装在犁上使之更加锋利,使用牛作为劳动力来进行耕种。这一现象( )
①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②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③使得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④导致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5.
(本题2分)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韩非主张(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实行“礼治”
D.“以法治国”
6.
(本题2分)
一块秦砖上刻有下列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这里的“海内皆臣”所反映的秦朝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文化昌盛
|
B.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
D.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
7.
(本题2分)
“文字异形”不利于人与人的交往和社会发展。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书同文字,此后,中国的方块文字成为一种凝聚大中华的强力粘合剂。材料主要强调,统一文字有利于( )
A.先秦文化传承
|
B.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
|
C.文字书写方便
|
D.结束分裂割据的状态
|
8.
(本题2分)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记载的秦朝修建的巨大工程是( )
9.
(本题2分)
秦朝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这会造成( )
A.社会生产急剧下降
|
B.中央集权体制动摇
|
C.秦朝刑罚更加严酷
|
D.农民赋税数量上涨
|
10.
(本题2分)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对该起义表述正确的是( )
A.领导人是陈胜、刘邦
B.成功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发生于公元209年
D.建立了“张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