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czls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鸦片战争 | B.亚罗号事件 |
C.虎门销烟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年份 | 1837年 | 1843年 | 1845年 |
输华商品总值 | 90多万 | 145.6万 | 239.4万 |
A.协定关税的实施 | B.赔偿2100万银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英国割占香港岛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被抢掠走的圆明园兽首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A.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B.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A.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
B.英军陆上作战计划未得逞
C.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A.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B.未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C.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缺乏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导
A.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理想
B.主张废除私有制
C.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
D.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
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D.增开通商口岸
A.美国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B.日本在中国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C.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D.民族危机因瓜分狂潮而空前严重
建立学堂 |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
组织学会 |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
A.近代军事工业兴起的背景 | B.近代官派留学的主要措施 |
C.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 | D.义和团反侵略的深远影响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实现富国强兵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引领思想启蒙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A.中国丧失大量的领土和金银
B.中国丧失了内河航海权与关税自主权
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
调整为→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政治近代化探索第一人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0多万亩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中华民国建立
B.清政府灭亡
C.参加了世界大战
D.军阀混战
A.宋教仁遇刺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B.战争以袁世凯的胜利而告终
C.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
D.战争的背景是袁世凯复辟帝制
A.发动武装革命 | B.革新政治制度 |
C.解放民众思想 | D.提倡学术自由 |
A.白话文成为文学传播主流
B.改革与变法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
D.青年群体对新思想的拥护
A.引进先进技术 | B.主张君主立宪 |
C.宣传马克思主义 | D.进行文学革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D.封建帝制时代 |
A.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成为运动先锋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如下一些反应: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摘编自《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图B |
![]() 图C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
![]() |
![]() |
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
![]() 图C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
kqe@dyw.com
2024-11-28
初中历史 | 考试 | 难度:1.42
下载试卷 | 收藏 |
平行组卷 | 细目重组 |
试卷分析 | 加入白板 |
加卷篮 | 更多功能 |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