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搜题▪组卷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dyczlsyn 考试时长:120分钟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北京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答订 | D.《天津条约》的签订 |
A.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B.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满足农民利益需要 | B.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改变军事不利局面 | D.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
A.增加中国的通商口岸
B.协调彼此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C.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
D.消除各国“势力范围”,维护中国利益
A.公车上书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一文
C.天京事变
D.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A.为人权而战 | B.变法图强 |
C.“三民主义” | D.“自强”“求富” |
A.邹容——《革命军》
B.徐锡麟——《警世钟》
C.秋瑾——《猛回头》
D.陈天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A.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 B.敦促清帝迅速退位 |
C.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 D.巩固民主革命成果 |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B.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学生先锋军的作用明显
D.巩固了山东青岛的海上防卫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思想家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
![]() 注: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
![]() |
很多在华外国人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带来了希望。美国传教士布朗指出:“尽管新生的中华民国困难重重,但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无论中国的转型之路如何前行,方向却是毋庸置疑的。生机勃勃的进步势力必然会战胜顽固的保守势力,现代政治理念必然会取代传统政治理念。 ——摘编自张德明《外国人笔下的辛亥革命》 |
mz@dyw.com
2024-11-15
初中历史 | 考试 | 难度:1.39
下载试卷 | 收藏 |
平行组卷 | 细目重组 |
试卷分析 | 加入白板 |
加卷篮 | 更多功能 |
平行组卷卷生成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