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本题2分)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2.
(本题2分)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银元
D.领事裁判权
3.
(本题2分)
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这表明(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
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4.
(本题2分)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 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 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
5.
(本题2分)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本题2分)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与“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本题2分)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8.
(本题2分)
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9.
(本题2分)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0.
(本题2分)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1.
(本题2分)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12.
(本题2分)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3.
(本题2分)
“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本题2分)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之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
(本题2分)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如图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16.
(本题2分)
在一部反映清末中国知识分子曲折人生经历的小说中,主人公出生于1840年,60岁时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A.在轮船招商局工作
B.在京师同文馆学习
C.家乡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D.加入同盟会
17.
(本题2分)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18.
(本题2分)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为主,君为客”
19.
(本题2分)
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20.
(本题2分)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在各派军阀中掌握北京政府的是( )
A.陆荣廷的桂系军阀
B.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C.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D.冯国璋和曹锟的直系军阀
21.
(本题2分)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
选项 |
侵华战争名称 |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 |
22.
(本题2分)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3.
(本题2分)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
A.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
24.
(本题2分)
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B.还我青岛
|
C.废除“二十一条”
|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25.
(本题2分)
小明的爷今年(2018年)恰逢80大寿,即1938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那么,小明的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 )
A.民国二十六年
|
B.民国二十七年
|
C.民国二十八年
|
D.民国二十九年
|